延大校友

首页 - 延大校友 - 正文

美丽绽放的金达莱花

——记我校校友、大连市朝鲜族学校原校长桂永梓

在我国56 个民族百花园中,有一枝美丽而圣洁的金达莱花,它在早春中孕育,在飞雪中怒放,是北国春天的使者,是朝鲜族人民心中吉祥幸福的花。我校校友、大连市朝鲜族学校原校长桂永梓被人们誉为“一株盛开在滨城的金达莱”。她从事民族教育事业 23 年,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呕心沥血的拼搏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民族教育工作,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桂永梓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中国朝鲜族教育工作者,第七、八、九、十届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等。她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辽宁省民族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大连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以奋斗之我逐青春之梦

初次见到桂永梓校长是在大连机场。在得知母校的校友到来后,她兴奋不已,不辞劳苦,亲自到机场迎接。她说:“见到母校的老师,感觉非常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在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学习的时光,就像是在外奋斗多年的学子要向老师汇报自己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一样激动”。她举止大方、温文尔雅、谈笑风生,极具亲和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近她,或许你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她博大无私的胸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1954 年,桂永梓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的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小学时就显露出了她天资聪颖的一面,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写作总是被当做范文受到老师表扬。高中毕业的桂永梓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回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并于 1975 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桂永梓从大队广播中听到这一消息,心情无比振奋,但又犹豫不决,每天一如既往地到生产队去干农活。“我能考上吗?我真的能行吗?”桂永梓对大学殿堂憧憬着也踟躇着。“你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考不上呢?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哥哥的话让她如梦初醒,学习的欲望重新被点燃。可是时间仅剩半个月了,她一头扎进书海,常常通宵达旦用功复习。终于,命运在此转折,1978 年秋,桂永梓被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朝鲜语言文学系录取。

桂永梓拖着行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独自来到了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她回忆道:“一下火车就见到了朝文系年轻教师金柄珉亲自来迎接;第二天,郑判龙教授到宿舍看望新生并叮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让我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第二天我们兴奋地向着校园走去,只见大门‘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啊!我梦中的大学终于展现了她的芳姿,我激动万分!”

桂永梓从小就读于汉族学校,朝鲜语是哥哥业余时间教会的。在开原县八年的知青生活中,她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读书学习,读过朝文版的《青春之歌》《苦菜花》《剑》等大部头小说。但是,入学仅一周,她就感觉到了在朝文方面还是和同学们存在差距。她下定决心,勤学苦学,她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成座右铭。

班主任朴正阳老师让桂永梓担任副班长兼生活委员、古典文学课代表。在课堂上,桂永梓真正爱上了朝鲜语。朝文语法、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学概论……老师们精彩的讲授为她敲开了智慧的大门,心中的文学梦想幻化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向窗外……课余时间,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演讲跑步,各种活动尽展青春风采,四年的大学生活奠定了桂永梓人生的基石。她说:“我很感恩那个时代赋予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感恩老师教会我知识、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感恩母校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我懂得了如何为师、为学”。朝鲜文学教授李海山看到了桂永梓精通朝汉双语和热爱写作的特长,不断鼓励她用汉语进行创作,用汉语记录朝鲜族的历史,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朝鲜族。也许是老师的话刻进了她的心里,为她日后创作《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在东北》埋下了种子。

二、为民族教育筑基为学生明天圆梦

1982 年,大学毕业后,桂永梓分配到了大连市八十三中学任语文老师。1984 年,组织上把她调到大连市朝鲜族小学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服从安排,来到了这所只有 43 名学生的小学。从此,桂永梓踏入了民族教育园地,开启了一生的奋斗与追求……

当时,能考上大学的青年只有4%,而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可谓寥寥无几,很多人对此都不甚理解,感到大材小用。但是,桂永梓认为,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一定要不负众望、努力奋斗,做好本职工作。于是,她从书写工整的板书入手,每天回家认真钻研教材,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她在第一节课上把每个学生都提问一次,由此记住了所有人的名字。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们都惊讶老师能叫出自己名字,这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她早出晚归、身体力行、虚心请教、勇于担当,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肯干的优秀品格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从教师到工会主席、从教导主任到校长,她与朝鲜族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改革春风拂面而来,1984 年国务院批准大连市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 年大连市被国务院定为计划单列市,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北三省的朝鲜族纷纷来到大连,可是子女的教育是大事,因为朝鲜族学校没有初中和高中,大大制约了他们渴望在大连发展的脚步,很多韩国外商也希望子女到大连市朝鲜族学校读书,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让桂永梓再也坐不住了。她带着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增设初中部,将学校办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使朝鲜族教育与大连市其他教育一样共同发展。在市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增设初中部、重建教学大楼的建议,她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重视,并将学校的建设纳入议事日程。然而建设一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谈何容易?涉及师资、招生、设备、教材等各个方面,一连串的困难摆在了桂永梓的面前。“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才是共产党员面对困难的最美姿态。她认为“成功的教育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于是,1996 年开始,她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大连市有识之士参加,亲自讲述学校的历史现状及建立中学的必要性。诸如此类的会议不知开过多少次,她每次都会脱稿演讲近一个小时,时而汉语、时而朝鲜语,声情并茂,眼里常常噙着泪花,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献身教育的大爱情怀和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让所有参会者为之动容。1997 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大连市朝鲜族学校在原址基础上翻修扩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一决定如春风送暖,温润着朝鲜族群众的心田。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学生家长纷纷慷慨解囊,90 多岁的朝鲜族老红军李华林捐出 5 万元,以此设立了“李华林奖学金”;市人大代表朱吉男捐款 25 万元;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被聘为校外辅导员;当年“遵义会议”上王稼祥的警卫员王绍金说:“一想到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朝鲜族战友,我怎么也要出一份力”。很多汉族同胞也纷纷伸出援手,不到半年收到赞助费 58 万元。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校友严光哲夫妇捐助 20 万元设立奖学金;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名誉校友崔永哲也在他资金短缺的的情况下赞助了 2 万元。这些为了学校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人们,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师生心中,也写进了学校的历史。在接下来的学校动迁过程中,桂永梓可谓历尽艰辛,费尽周折。她亲自选址,安排部署,几经周折后,临时教室才有了着落。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她和全校教职工起早贪黑打包物品,周日一天之内搬迁完成。可是刚搬去半年,由于租金上涨,学校再次搬迁。她的压力和苦衷可想而知,但师生从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她反而鼓励大家:“两次的搬迁你们毫无怨言,我为你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而自豪!”“头雁飞、雁阵随”,在桂永梓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98 年 9 月 28 日,新校舍落成,成立初中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高中部也正式成立。2001 年 9 月 29 日,在大连市少年宫举行了大连朝鲜族学校建校 50 周年暨高中部成立大会,桂永梓在讲话中激动地说:“大连朝鲜族学校成立于 1946 年,在五十多年岁月里几易校名、几移校址,从仅有四十几名学生的小学,到成立初中部、高中部,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为一体的四个班型,500 余名学生的学校,这完全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得益于各级领导的英明决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热烈的掌声骤然响起,这是对这位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女校长的最高褒奖!

桂永梓任校长期间,时刻铭记两个使命:一是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她提出“爱的教育”的理念,学校正门镶嵌着一个大大的“爱”字匾额闪闪发光。学校校训为“博爱、自信、求知、健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校训校风。她在教室里开设“兴趣小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学校楼层间放置开放式书架,免去借书的繁杂手续;学校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板块,上面色彩缤纷的图画均来自学生们的心灵世界。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张扬,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爱的火炬熊熊燃烧。学校成为了艺术的殿堂。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很多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文艺、体育、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类比赛中获奖无数,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学校”“大连市文明学校”“大连市十佳名校”等。

桂永梓在努力当好校长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位贤妻良母。无论多忙多累,她都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做饭擦地,然后6 点 20 分准时到校,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做每天清晨第一个到校迎接学生的人”。有一次,孩子期末考试期间正好赶上丈夫出差,她上班前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晚上一定早点回来给你做饭”。可到了学校的桂永梓就身不由己了,一天的忙碌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她一进门看到孩子正在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就着水吃面包。她十分心疼、泪流满面,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妈妈对不起你……”,孩子却天真地说:“你可是学校的妈妈,我不能和学校抢妈妈呀!”孩子这么懂事让她破涕为笑,在孩子心里,她不仅是自己的好妈妈,也是学校孩子的好妈妈,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位贤妻良母。丈夫和孩子理解与支持减轻了她的后顾之忧和心理负担。

三、从校长到作家的转变

桂永梓对大连市朝鲜族学校的建设发展厥功至伟。1999 年,在大连建市百年之际,大连星海广场建造了“百年城雕”,其中一部分由对大连城市建设有突出贡献者的脚印组成足迹浮雕,桂永梓作为唯一的朝鲜族代表,有幸将脚印留在了那里。建国 50 周年之际,她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大连市朝鲜族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光荣,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桂永梓将人生最宝贵的23 年献给了大连市朝鲜族学校。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用信念铸就了辉煌,用拼搏助推学校腾飞,她的业绩已记录在《朝鲜族传统美德故事大全》和《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中,也必将永远载入中国朝鲜族教育的史册上。

2007 年由于工作需要,桂永梓调到大连市教育局教育基金会任办公室副主任。离开了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教育岗位,她与全校师生依依惜别,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但桂永梓知道,这所学校是自己永远的寄托和牵挂,即便离开了这里,自己的心也会和这所学校永远系在一起。大连市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这样评价她:“桂永梓是一个把教育事业当做生命来做的人”。是的,她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二十多年默默奉献,二十多年辛勤耕耘,一心扑在了民族教育事业上,使大连市朝鲜族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蓬勃发展、独领风骚、一枝独秀。至今,熟悉她的人仍然习惯性地称呼她“桂校长”,她很珍惜这个称呼,因为这是大家对她的一种认可。

2008 年,桂永梓用朝汉双语撰写的散文集《心灵深处,那朵兰花》出版了,借此抒发了她的心声:学校是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那里有吐丝的春蚕、辛勤的园丁;有含苞欲放的花蕾、百花齐放的春天……2018 年 10 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一经出版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这是桂永梓退休后,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桂永梓从中学时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十几本泛黄的日记本就成了她写作的源头,正当她满怀信心整理写作之时,她却因患病致使记忆力减退,身体虚弱,身体刚恢复一些,又因意外摔倒而腰椎骨折,真是雪上加霜。但是,她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调整心态积极治疗。正像她的名字“永梓”一样,永不停息,生机勃勃,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她辛勤笔耕,不能久坐就半躺着写,“有志者事竟成”,她在病榻上完成了《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的写作。这部33万多字的作品由《我的家族》《丈夫的家族》及《我的教育事业成长史》等三个部分构成,通过桂氏、李氏家族五代人的生动故事和作者在大连朝鲜族学校的体验叙事,展现了中国朝鲜族的百年家族生活史、奋斗史,从不同的侧面呈现了中国朝鲜族从跨境移民成为中国公民、从农民的后代成长为国家所需各类人才的过程,堪称一部朝鲜族变迁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

桂永梓认为“家族中每个人的故事,构成了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故事,就构成了民族的历史;每个民族的历史就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她以真实的历史去追寻先辈的足迹,记录了先辈经历的苦难和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奋斗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完成大学时期老师对自己的期许,也许是对朝鲜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责任心使然,桂永梓全书采用中文书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了朝鲜族的真实生活,了解了朝鲜族的发展历史,更好地融入到祖国大家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桂永梓大学时代的老师、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原校长金柄珉教授欣然为此书作序,在序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作者清醒地把握时代精神,在历史脉络中书写桂氏、李氏两大家族的五代日常生活史,以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深刻揭示了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的朝鲜民族意识世界,通过民族话语来展现中国朝鲜族身份认同的特征”。更有专家认为《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将会在朝鲜族文化研究和家族史研究上成为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

2019 年 5 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辽宁省朝鲜族文化长廊丛书《辽宁朝鲜族教育史》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全套书将系统地记述辽宁地区朝鲜族教育各个时期的发展进程及特点、成果,全方位地反映辽宁朝鲜族教育的发展轨迹。桂永梓应邀参加了编纂工作并负责其中“大连部分”的撰写工作。当有人称她为“作家”时,她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自己熟悉的大连市朝鲜族教育史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今年 4 月份,《辽宁朝鲜族文化史》编纂项目启动,而桂永梓又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采访结束时,桂永梓手中拿着《延大人》杂志细细翻阅,爱不释手。她说:“这本杂志很有分量,内容很厚重,书中讲述的是你我他的故事,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延大人’”。

是的,循着桂永梓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她献身平凡、塑造伟大的精神。初心在平凡中砥砺,信念在奋斗中闪光。她巾帼不让须眉,自强不息的意志恰似铿锵玫瑰;谦逊豁达的品格又像兰花那样清新淡雅;拼搏进取的精神更像金达莱花坚贞而美丽。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延大人的光辉业绩。